手机芯片等类似芯片用到机器人身上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
侯纪磊对话王兴兴
所有终端都被AI、Agent赋予新想象,因为足够new,具身智能成为被影响最大的那一个领域。但也因为足够new,具身智能的热闹下必然存在诸多争议与挑战。
宇树科技,长期站在聚光灯下的明星玩家,此时此刻将行业中的诸多难题直接剖开。
或许不为别的,而是高通攒的这个局太难得。2025骁龙峰会·中国,聚集了国内外终端领域的核心玩家,覆盖上下游产业链。在这开诚布公讨论的问题,或许将马上成为行业最关注的热点,进而能更快得到解决。
而不止王兴兴,来自硬件、模型、操作系统等层级的玩家,也都畅所欲言、应聊尽聊:
理想汽车副总裁、智能空间研发负责人勾晓菲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
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耿增强
侯纪磊对话实践者
高通全球AI研发负责人侯纪磊与他们进行对话。
为完整体现各位大咖的思考和理解,我们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对话内容进行整理,希望您能从中有所收获。
算力散热通信,说到底机器人应该加强对芯片的关注
Agent落地终端的终极想象,或许就是具身智能。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王兴兴表示,他们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够有通用的AI放在通用的机器人上,干各种活,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家用。
当机器人能在未见过的环境中,凭自然语言指令完成任务时,就是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
他将这个目标拆解为几个阶段分别完成:
1、固定动作演示 → 已实现(如舞蹈、武术)。2、实时生成任意动作 → 预计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实现。3、在陌生场景执行任务 → 预计明年底左右能做到(如拿水、整理桌子)。4、高成功率与精细操作 → 需要再数年,目标是接近99.9%成功率,能完成拆装手机等细致任务。
示意图
如果想要机器人能够做到这些,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对物理环境、自然语言指令的实时理解和处理,这就对于端侧AI的通信能力有更高要求。
王兴兴表示,通信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觉得包括很多机器人厂商或者芯片厂商,都有点点忽视芯片对于机器人的重要程度。
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最近十几年最大的变化是随着新通信协议出现,线缆数量减少了很多。早年间一辆油车的线缆数量是非常夸张的,可能一辆车里线缆重量就有100公斤。
在机器人领域也是一样的,一个通信线缆是4根或5根线,有时为了降低电线数量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对于一台机器人来说,性能越来越好、机器人越来越可靠,降低线缆数量是很重要的。迄今为止,工业机器人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线缆出问题,可能占到60-70%。
对于一台机器人来说,减少线缆数量的最大问题是要提高整体通信协议、提升通信质量。
我相信未来机器人的终极想象是每一个手臂上就只有一根线缆,别的都没有了,多干净整洁,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非常多工作要做,但这非常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