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3 月,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云学堂正式更名绚星智慧科技,宣告向 AI 科技企业全面转型。
这一战略转型的背后,是董事长卢睿泽对行业痛点的洞察与破局决心。彼时,SaaS 行业正深陷整体下滑与低价内卷的双重困境,众多企业在价格战中损耗元气。他向《财之道》表示,“一些友商靠低价竞争和云学堂搞了这两年下来,估计快泄气搞不动了,你有多少钱吃得下这么一直亏下去呢?所以这是个损人不利己的事。”
面对大厂竞争,卢睿泽直言,“根本不会怕他们。”他表示,我们是一个很苦的行业,规模也没有那么大,这些大厂弄出来一个职业化团队,和我们这些“拿着刀”上去拼命的创业团队PK,根本不会怕他们,他们除了钱比你多一些以外,其他其实没什么。
一、公司更名半年,业绩、变化与不变
《财之道》:绚星战略焕新已经半年,且刚刚发布了半年报,公司业绩与预期相比如何?更名后最大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卢睿泽:从业绩的角度,今年SaaS行业整体下滑明显,我们因坚持 “聚焦中大客户” 战略定位,业绩未大幅下滑,且客户对产品认可度较高,相对来说是稳健的。
变化方面,从3月27日我们宣布战略焕新后,团队从产品发布状态,进入到了业务保障状态,此前部分产品其实未经过大量客户验证,经过这半年打磨,所有产品均完成客户验证,所以我们还是很兴奋的。
《财之道》:与众多布局AI的友商相比,你认为绚星在开展AI业务方面最核心的差异化体现在哪些地方?
卢睿泽: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观察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服务领域真正能够解决核心问题的AI应用凤毛麟角,甚至真正成熟、可商用的AI产品也屈指可数。大多数的产品,仍停留在“有趣却非必需”的初步阶段。
而我们,从三年前就开始了一边打磨产品,一边系统化搭建“智立方(53.060, -0.30, -0.56%)AI BOX”平台。AI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持续的技术积淀与资源投入。从AI产品创新的维度看,放眼整个行业,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像我们一样,坚持三年如一日地将资源全力投入于AI基础能力建设。
《财之道》:3月份公司宣布更名后,到9月正式推出了四大产品和服务,目前进展如何?
卢睿泽:业绩成长最快的是我们的学习发展、人才发展相关的业务。从收入的结构来讲,这些板块的AI收入成长是最快的,核心原因是技术储备、合作关系成熟,客户更愿意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尝试 AI 新应用。
但从我的角度来讲,表现比我预期的更好的,是我们的销售AI业务,这个业务也让我看到了一个AI 原生软件有的样子。在我们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从销售总监、销售副总开始沟通,直至最终与CEO交流,可能仅需一周时间,第一次交流对方团队往往就非常兴奋,马上跟老板去做汇报,说这个东西非常有用,基本上都是创始人或者CEO最终出来,无论预算多少,他们都愿意亲自来见我,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解决方案,我们基本能在一周内敲定合作。
举个例子,我们在与客户会谈时,会随身携带演示工具。会议一结束,立即就能借助AI对会谈内容进行分析,并实时生成反馈。这种即时呈现、精准分析的能力,往往能给客户带来极强的震撼效果,因此我们的签单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平均周期不到同行的三分之一。
此外,这款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基于行业真实数据与场景训练的垂直模型。客户使用得越多,模型就越精准、效果越好,形成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闭环。这不仅带来了显著的技术门槛,也极大提高了复购与客户黏性。从交互上看,产品界面极为简洁,几乎看不到冗余操作,但背后的算法与数据架构非常复杂,极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
二、“用两年时间结束这个赛道的战斗”
《财之道》:你给内部有设定具体业绩目标吗?
卢睿泽:我曾经在内部说过,我要用两年时间结束这个赛道的战斗。如何衡量“结束战斗”?我有几个关键指标,包括一定规模的收入,以及签约客户数达300家以上,还有覆盖行业数,一旦达成这些目标,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建立起足够的壁垒,这场战斗就结束了。
为什么是这几个指标?首先,一定规模的收入在中国SaaS行业是一个关键节点。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代表着你的产品交付能力、运营服务等综合能力已经成熟,具备了规模化基础。
其次,300家以上客户意味着我们已覆盖中国主流行业,并且其中大量属于头部客户。这些优质客户的签约,不仅带来稳定收入,更关键的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业务场景和数据,持续反哺和训练我们的模型,这将使我们逐渐拥有行业中最领先的数据源和最具竞争力的A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