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男子忘关火27天后回家才发现”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民关注和讨论。近年来,由于厨房用火导致火灾的案例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公开的燃气安全事故就已导致27人死亡、158人受伤。一桩桩案例背后,是生命的逝去与家庭的破碎。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对燃气灶具进行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行业难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多版燃气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而即将于明年实施的最新标准GB 30720-2025《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对燃气灶具的热效率、熄火保护装置、燃气系统气密性等关键安全指标提出更高要求,持续推动行业规范升级,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守护千家万户的用气安全。
从“强制配备”到“进阶升级”
消费者选择更多
日前,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家电卖场。在面对记者提出“商品是否有安全保障”的问题时,电器卖场的工作人员回复道:“所有的燃气灶都有熄火保护装置,没有的产品不让上市。”
实际上,自2007年起,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便彻底改变了家用燃气灶具的安全格局——无论是台式燃气灶还是嵌入式燃气灶,家用燃气灶具必须配备熄火保护装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装置的加入填补了传统燃气灶存在的安全漏洞,当燃气灶因风吹、汤汁浇灭或点火失败意外熄火时,它能在60秒内自动切断燃气通路,防止燃气泄漏引发中毒或爆炸。如今,这一生命“安全阀”被妥善地安装在每一台家用燃气灶具上,筑牢了厨房安全基础防线。
安全得到保障后,功能升级创新便成为了中高端燃气灶具的核心竞争力。“定时装置是目前最火的卖点,几乎所有主流品牌都增加了这一功能。”方太品牌销售员告诉记者,使用时只需要直接设置开火时间,运行到设定时间后机器会自动关闭阀门,既不用担心炖煮的东西烧过头,也不用担心离灶忘关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过,销售员也坦言,功能升级带来了成本上升,定时装置多为3000元以上中高端机型的“专属”,基础款仍以满足核心安全需求为主。
与定时装置的“全民适用”不同,防干烧功能更偏向精准定位。“防干烧功能比较适合没有大量爆炒需要的老年人使用。”华帝品牌销售员向记者介绍,该功能是通过智能感温探头实时监测锅底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切断燃气,有效防止因忘记关火引发的干烧火灾。
不难看出,无论是熄火保护装置、定时功能,还是防干烧功能,都体现了品牌方对消费者安全需求的回应。
新国标出台
严格机制推动产品再升级
市场的自我升级不仅依赖于企业的主动创新,更离不开国家标准的引领与规范。正是在此背景下,燃气灶具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 30720-2025《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将完全替代GB 30531-2014《商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0720-2014《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具体实施日期为2026年3月1日。新国标的内容主要对家用嵌入式/台式燃气灶和集成灶的能效等级等技术标准参数做了调整。其中,一级能效产品的热效率提升到70%,二级能效提升到64%。
针对“热效率”这一概念,方太品牌销售员介绍道:“热效率越高,燃气的利用率越高,燃气灶在燃烧过程中浪费的热量越少,使用时更省气。” 企业在前端技术的快速突破,正在不断推动行业加速升级。该销售员向记者介绍,方太某一款产品的热效率已达7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