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讯息
   

京东集团发布2025年二季度业绩,收入同比增长22.4%

2025-08-25

《中国企业家》:有人说,京东下场后,打破了外卖行业原有的平衡。你怎么看?

郭庆:世界上所有伟大发明都是从“非共识”开始的。无论是电商,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间肯定会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反对。

但我们态度鲜明,就是要干。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只有一个:用户,只要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我们都要努力去做。

《中国企业家》:最近两个月,美团和阿里都在加码投入即时零售,京东明显更低调。

郭庆:很多观众希望战争火药味足一点,这样拍出的片子才好看。但对于身在其中的从业者来说,参与一场长期的商业战役,这种心态才有利于整个战役的走向。

《中国企业家》:美团方面说,只要他们想做,就可以做到比1.5亿单量更多。京东内部做过“压强测试”或评估吗,比如订单最多能做到多少?

郭庆:我们没做过这样的测试。但凡做测试,你得有目的。现在的市场增量来自大量的恶性补贴,那补贴减弱或消退后,还能不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市场规模?市场份额能不能转化成长期可积累的基本能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所以最好不要盲目跳进去。我们短期内,既没有保第一的压力,也没有争第一的需求。我们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服务好用户,如何解决食品安全、幽灵外卖等种种行业痛点上。

《中国企业家》:身在“补贴大战”局中,你看到了什么?

郭庆:首先,我看到了同行对机会的渴望和对错失机会的恐惧。第二,我看到了一些人对于简单重复的路径的依赖。第三,我看到了对于创造长期社会价值,帮用户吃得更好更放心的能力的缺失。

对这波恶性的补贴大战,京东内部有明确结论:京东绝不会掉入单量陷阱,绝不会以冲单量来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

京东集团CEO顾问、达达集团董事长 郭庆

《中国企业家》:京东没有这种对错失机会的恐惧吗?

郭庆:没有。还是那句话,短期内,我们没有争第一的需求,也没有保第一的压力。

《中国企业家》:京东在6月初发过2500万订单战报后,再也没有公布过单量数字。

郭庆:单量数字只能代表我们外卖业务的一些进展。大家关心我们是好事,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战略定力。一开始,我们就说过,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这不仅关乎品质与非品质路线的取舍,更有对这个业务的定位和长线思维。

京东外卖推出还不到半年,我觉得,做外卖这个事至少是以5年、10年为周期的。不要争一时之长短,要在5年、10年、20年的维度来看待业务的发展。

现在去评价任何一个平台的未来,都为时尚早。

《中国企业家》:但在过往互联网平台战争中,“补贴”被证明是成功有效的手段。

郭庆:纯补贴就是一种路径依赖。而且高额的补贴是一个高资源消耗的打法,不可持续。

《中国企业家》:谁更希望战争暂时停下来?

郭庆:我不知道,也不在意,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中国企业家》:7月底,京东CEO许冉跟我们说,京东不参与补贴大战的日子里,内部在建设系统。

郭庆:我们诞生时间很短,很多系统建设、组织能力还不够完美。恰恰因为恶性的补贴大战我们没有参与,正好赢得了战争中的片刻宁静。

京东要做好品质外卖是非常认真的,这个过程我认为是一场马拉松,千万不要拿跑400米的心态去跑。这两个月,有些人的速度甚至是跑200米的。他们以为战局很快就会结束,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跑赢整个马拉松呢?我也不好说。

谈“竞争格局”:“战役指挥员没资格谈委屈”

《中国企业家》:前不久,王莆中(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说美团是“被迫反击”,你认为这是一种示弱、委屈,还是想“休战”?

郭庆:我们都是商业战役的指挥员,不管是他还是我,都没有时间、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格去委屈。委屈啥?我们的岗位价值不是靠大家的同情分来评估的,是靠最终创造的客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来评定的。

《中国企业家》:干外卖这个事,你们之间有交流吗?

郭庆:最近没有,我们俩上次见面还是去年,当时在海外,一起参加一个即时零售行业会议。更早些时候,和我的恩师陈亮(前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已离职 )吃过一顿饭,聊了聊之前美团酒店的一些往事。

《中国企业家》:京东向美团发起“外卖大战”3个月后,5月份,阿里突然下场说要投500亿元。听到这个消息时,你在想什么?

郭庆:京东从来没有发起过什么外卖大战,我们就是专注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不了解阿里,或者说不完全了解阿里的决策逻辑。

不过,淘宝加码外卖的时间节点,比我们晚了两个月左右,大概在“五一”前。而且淘宝APP里的外卖入口设计,频道页面、营销形式,都和京东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说明,淘宝的外卖团队确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组织。

《中国企业家》:自从5月阿里下场后,美团加码补贴力度更大。你对此怎么看?

郭庆:还是那句话,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争一时之长短。在美团和阿里加码之际,我们最好踏踏实实做些基础的、长期的事,比如搞好“七鲜小厨”、外卖系统建设,搞好团队方法论的培养和能力提升。

我经常把工作和生活分成三部分,一个叫“对号”,一个叫“叉号”,一个叫“问号”。工作中,我放到“对号”里的事不多,但放进去了就要坚持并且做好。但恶性的补贴大战,一定是在“叉号”里的,京东一直也没有介入。

《中国企业家》:除了阿里,谁还会继续下场?拼多多?

郭庆:我不好判断。但百花齐放才是春,充分竞争、打破垄断,让消费者获益,这不是坏事。

《中国企业家》:此前,不少巨头曾尝试入局外卖。无论是坐拥海量流量的抖音,还是依托社交生态的微信,一直都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你觉得是为什么?

郭庆:经验往往都是用来打破的。这里面可能有四点原因比较重要。

第一,企业创始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把握和理解。第二,创始人对“外卖”这种巨大型商业战役的定力。第三,新入局者的差异化战略打法。第四,团队的付出程度和执行力水平。

这四点缺一不可。尤其是第一点决定了这个企业要不要入场、什么时候入场,这取决于创始人的决断能力。因为外卖是一个持续的长期战役,这很考验定力。

谈“即时零售之争”:“不需要急于夸大市场前景”

《中国企业家》:你怎么看美团“闪购”的扩张,有人说它入侵了京东的边界。

郭庆:我们没有特别关注其他公司的闪购业务。对于即时零售,我觉得本质上,还是要从用户需求出发。用户需求由三个因素决定,第一,品类,第二,紧急程度,第三,钱包厚度。

即时零售目前还处在早期阶段,核心是服务消费者应急性、温差商品、短保质期商品的消费场景。

《中国企业家》:美团曾披露,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

郭庆:据我了解,(美团)真正和3C家电相关的单不多。另外,我们不仅要看单量,还要看GMV,不需要急于夸大即时零售的市场前景。它是消费场景的一种补充,但肯定无法替代和颠覆电商。在整个社零盘子中,即时零售市场还比较小。

我们做了广泛的用户调查,发现闪购在商品质量、退换货售后服务等方面,和“211”、京东自营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用户愿意以社会效率更低的方式付出溢价,去买一个3C产品,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不是大多数。对于大额、高价值的3C家电商品,大家更希望它是正品,服务质量好,退换货流程专业可信赖。

回到“成本、效率、体验”,闪购的绝大部分商品价格是高于京东的。即时零售的履约模式带来了必然更高的成本,平台自建前置仓,仓储成本、运营成本都要远远高于京东,如果只是从既有的实体店配送,房租、水电、人力等成本都会最终体现在用户付出的价格上。

此外,即时零售的供给丰富度远远少于电商,商品来源高度依赖第三方商家,品质缺乏管控;售后、服务也缺乏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消费者购买高价值3C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企业家》:京东CEO许冉曾说,京东40%外卖用户会购买主站商品,PLUS会员复购率达67%。在外卖业务推动京东集团业务发展层面,你希望个人发挥什么作用?

郭庆:我首先得把外卖工作做好。顺其自然可以有一些溢出力量和能力,去给集团做更大贡献。目前来看,外卖业务确实能为京东带来明显的流量和用户增长。对即时零售、日百、超市等品类的销售增长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未来,生鲜、物流各个业务都会围绕外卖有所协同。

从3月1日正式推出外卖,我们用5个月的时间,建立了超过15万人的全职骑手团队并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350座城市,有150万家品质餐厅门店入驻,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帮助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从数据上看,二季度京东的活跃用户比去年新增了超过40%,保守估算最少有2亿用户,用户的购物频次也增长了40%多。

谈“泡沫”和“终局”:“不创新,外卖行业就会干没了 ”

《中国企业家》:回顾这轮“外卖大战”,你认为有没有泡沫?

郭庆:最近两月泡沫太多了,其他平台也承认自己的单量里有很多泡沫。这是不正常的,也没有意义。我们看到,最近在相关部门指导下,行业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现在外卖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供给侧,因为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现在的外卖补贴大战并不改变供给,只是在短期内通过低价,拉动了一部分需求,一定不可持续。要把注意力和资源投到长期的供给上,这是我们的内部共识。

《中国企业家》:对比前两轮外卖大战,这轮终局何时到来?标志会是什么?

郭庆: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回到今年春节,最大胆的从业者可能都想象不到,今年会有这样一场商业战役。外卖行业这十几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价值,但确实也出现一些问题,并且一直在放大。

我们不要老是聚焦几家之间的竞争或者博弈,我更关心这个行业未来会不会存在。这个行业如果没有新玩家去做良性竞争,最后很可能会被其他行业所取代。没有良性竞争、不创新,有可能外卖行业未来就被干没了,整体消失了。

就像20年前,电脑城是各大城市标配,中关村可能是北京最繁华热闹的地段之一。但因为长期充斥着假货、水货,价格虚高欺骗消费者等种种问题,逐渐就被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模式取代了。所以,良性竞争对用户、对行业和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假设一个外卖用户花30块钱买到一个食物,其中只有7块钱和食材相关,剩下3块钱是包装费,8块钱是配送费,再花十来块钱的营销费用,用户的获得感非常低,时间长了,一定会被更好的商业模式取代。

谈“外卖成本与利润控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也要给骑手真正选择的机会”

《中国企业家》:你有没有想过,在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成本下,京东外卖怎么提高履约效率,才能接近甚至逼近美团的履约成本?

郭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履约成本肯定会比其他平台高。但足额缴纳五险一金,我们认为这是底线问题也是法律问题,不该用成本计算去衡量。

实际上,当你做正确的事情,就会获得回报。虽然我们确实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但我们获得了两个回报:一,用户获得了更好的履约品质,很多用户希望优先选择全职骑手。

二,骑手获得了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很多骑手跑外卖很多年,30多岁甚至40多岁了,他把跑外卖当做一份长期职业,也希望有一份人生稳定保障——总得有平台做这个事。

我们先做了,也希望各平台都能给到骑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交五险一金,真正自主选择的机会。这十几年来,这部分骑手的正当权益被忽略,是不合适的。

一个行业越来越健全,就是要保障生态链各方都能获益,不能粗暴替骑手做决定。现在一些平台直接剥夺了骑手缴纳社保的权利。

《中国企业家》:一些报道说外卖平台的利润率只有2.8%,王莆中在采访中称美团利润率是4%左右,你怎么看?

郭庆:首先定义下“利润率”的口径。利润率=净利润/收入,这是常识,但其他公司的口径可能不一样。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一查摩根大通的原文报告。他们在引用报告时,把收入替换为GTV(平台促成的交易总金额),这个数字要远远大于收入,相当于把分母变大了,利润率自然“变小”了。

外卖平台的收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技术服务费、广告收入、配送费。某些平台宣称的6%~8%的抽佣比例,实际上只是技术服务费,这显然是刻意混淆概念。大家知道我们的佣金是行业内最低最透明的(0佣金、长期不超过5%)。

其次,利润率也与组织效率息息相关。我们的组织生态自搭建起就考虑到了复用性,据我了解,我们的组织规模应该是美团和阿里的十几分之一,更精简高效。

我们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做长期有价值的事。善良是一种选择,虽然很难。

《中国企业家》:如何理解更高效的组织生态复用性?

郭庆:一是我们的组织结构能非常灵活地支持多个业务。今天可以支持酒旅,明天可以迅速支持到店、家政。

二是产品研发系统要模块化,比如交易中心既要支持外卖,还要支持酒旅、到店餐饮,不需要重复建设。我们干得比较晚,而且没有包袱。

《中国企业家》:你为什么选择来京东?刘强东为什么请你来做京东外卖?

郭庆:第一个原因比较现实,我当时创业的公司需要融资。我接触了很多投资人,也包括美团,刘总(刘强东)是最快、义无反顾给到支持的。我这人比较简单,对雪中送炭之人,当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第二,和刘总交流完,我非常认同京东“科技+供应链”的理念,大家可以一起做一些有更大社会价值的事情。

我首先要落实好刘总的战略部署,其次就是配合好Sandy(许冉)的工作。争取能为京东的发展尽些微薄之力。这是现阶段我最需要做的事。

刘总特别重视用户体验,也非常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和分享。他经常会选择让自己、让京东少赚一点。他的只赚“三毛五”理论,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会控制京东赚钱的欲望。

在京东本地生活业务上,刘总也有非常清晰的战略思考和长远布局。2023年秋天,我第一次和刘总视频交流,聊得非常坦率、直接,很快就达成了商业价值观的共识。

特别巧的是,上午刚跟刘总视频完,我中午就和“老王”(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吃了顿饭。冥冥之中,也许这就是告别,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中国企业家》:你在美团工作7年多。在你的接触中,美团和京东这两家公司有什么不同?

郭庆:这两家公司的气质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团注重用户体验。相比而言,京东会更注重平衡一些商家和用户的关系。

谈“七鲜小厨的初衷”:“解决用20元吃饱吃好的需求”

《中国企业家》:京东外卖推出“七鲜小厨”至今已近一个月,掌声和质疑声并存,你怎么看?

郭庆:我相信所有餐饮从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要帮助消费者吃得美味、安全,还要吃得不贵。但比较可惜,过去十几年,外卖行业的配送速度上来了,大家“吃得更快”了,但是没有“吃得安全、吃得美味、吃得更好”。

“幽灵外卖”猖獗的本质原因是,房租成本、食材成本都很低。只有幽灵外卖的成本结构才能支撑住高额的线上营销成本,同时把食材成本压缩到不合理的低,最终用地沟油、过期肉获取了订单,却损害了我们的身体。

今年3月,京东正式投入外卖业务,并成为行业里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严格杜绝幽灵外卖上线的平台。我们发现,虽然京东很自律,但放眼整个行业,幽灵外卖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行业也亟需探索新的、从本质上解决的方式。

那就是如何做出20元(含配送费)以下的新鲜现炒的品质外卖。因为如果我们不提供20元以下的新鲜现炒的品质外卖,那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就不得不去吃幽灵外卖,因为大家没有更好的供给选择,这很现实。这是我们打造七鲜小厨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我们还会通过“现炒现做+后厨直播”的方式,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中国企业家》:这门生意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是京东来做这件事?

郭庆:在成熟食品产业链里,有几个角色。第一层是供应链公司,往上走是SaaS公司、营销平台,最上面一层就是交付平台,比如骑手交付平台,帮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得到食物。

中间第二层,还有一个机会,就是“Making Platform”,也就是餐饮制作平台。过去这些年,有很多企业尝试过这门生意,包括海外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离开后,也创立了一家“共享厨房”公司Cloud Kitchens。

最新文章

安凯微半年报里的“三新”战略——新产品、新场景、新生态

推荐

 

阅读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凯微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覆盖 […]

以水为形,漫入生活:凯度CEO柯漫的科技诗意突围

推荐

 

阅读现在的厨电行业,科技往往被赋予了过于刚性的定义,参数至上的理念让厨电沦为了一个个冰冷的工具与容器。而厨房的边界 […]

翔宇医疗发布五大系列13款脑机接口设备

推荐

 

阅读脑机接口正迎来加速发展期。8月23日,翔宇医疗发布五大系列13款脑机接口设备,同步牵头组建康复技术创新联合体、 […]

京东集团发布2025年二季度业绩,收入同比增长22.4%

推荐

 

阅读《中国企业家》:有人说,京东下场后,打破了外卖行业原有的平衡。你怎么看? 郭庆:世界上所有伟大发明都是从“非共 […]

曝iPhone将连续三年大改/马斯克官宣开源:中国AI公司是最强对手

推荐

 

阅读四曲面 iPhone 有望后年见 昨晚,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将连续三年对 iPhone 进行大改动,而这一切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