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讯息
   

“AI+制造”行动:加快推动机器人“持证上岗”

2025-08-21

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对于发展目标,《实施方案》明确,通过三年时间努力,上海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在基础和前沿技术上,《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加强对流体、电磁、真空等物理规律的理解,提升物理仿真能力;加强对工业图纸、操作手册、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提升视觉处理能力;加强对时序数据、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提升智能决策能力。

针对重点行业,《实施方案》要求,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先进材料、钢铁、时尚消费品、医药制造等行业,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提升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协同效率,加快在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

《实施方案》明确,建设“AI+制造”工厂。推动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多场景集成为特征的“AI+制造”示范工厂,综合应用空间计算、多智能体协同等技术,集聚各类场景模型、智能产品和装备,推进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多类型具身智能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在AI+消费终端上,《实施方案》明确,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提升终端的模型应用能力,推动终端智能化操作创新。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最新文章

英菲尼迪正为美国市场开发第二代 Q50

推荐

 

阅读8 月 22 日消息,英菲尼迪的处境正变得越来越艰难:销量相比十年前大幅下滑,所面临的行业环境也比以往更加动荡 […]

哈苏新品官宣预计为 X2D II 中画幅相机

推荐

 

阅读 8 月 22 日消息,哈苏昨日晚间发布海报,展示了一款相机的轮廓,并给出 8 月 26 日 20:00 的时 […]

苹果昨晚宣布,在印度班加罗尔开设 Apple Store 新店

推荐

 

阅读 8 月 22 日消息,苹果昨晚宣布,将于 9 月 2 日在印度班加罗尔的 Phoenix Mall of A […]

蔚来将在近期发布“特别版”的萤火虫

推荐

 

阅读 8 月 22 日消息,据汽车像素今日报道,本月萤火虫产量预计接近 5000 辆,下个月的日产量会比现在再提升 […]

荣耀 Magic V Flip2 小折叠手机正式发布

推荐

 

阅读 8 月 21 日消息,8 月 21 日,荣耀 Magic V Flip2 小折叠手机正式发布。新品在外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