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这快啊?”近日,67岁的迁安市民孙先生到迁安市人民医院复诊时,刚拿到取药号就听到了叫号提示。这个曾让他犯怵的排队环节,如今变得出乎意料地顺畅——往日药房前蜿蜒的长队不见了,窗口前甚至有些冷清。
变化,源于药房里那个不知疲倦的“新员工”:机器人(20.420, 0.01, 0.05%)“调配药师”替代了穿梭忙碌的药剂师,在智能药架间灵活移动,一个往返便精准完成一张处方的调配。“以前遇到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一次性配十几种药,我们要花10分钟以上。”药库药房主任李晓玲记得过去的场景:患者攥着取药单在队伍里焦虑张望,药师们埋首药堆,连喝水的工夫都奢侈。如今,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平均15秒就能完成一张处方调配,“药等人”成了新常态。
这场从塞满药瓶药盒的“药罐子”式药房到高效运转的“智慧仓”的深刻变革,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新兴产业浸润民生的暖意。
在唐山高新区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一体化全药品机器人智慧药房的运作堪称“精准剧场”:智能药柜整齐排列,机器人手臂精准抓取药品,在调配过程中同步完成逐盒追溯码扫描——无论是一维码还是二维码,都能瞬间识别。这不仅让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更在2025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追溯码新规实施后,轻松解决了医院“扫码难、结算慢”的痛点,避免了患者因“扫码延误”影响医保结算,让患者取药少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安心。百姓感受到的“快”,正是“智慧仓”带来的最直接的民生福利:等待时间缩短了,用药安全感却升级了。
“温度”更藏在人的改变里。“以前药师每天‘围着药品转’,现在终于能‘围着患者转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对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指导、服务临床。”李晓玲的感慨道出了变革更深远的意义。机器人接过了重复调配的工作,药师们得以走出药架,站在取药窗口前,用更多时间为孙先生这样的老人讲解用药剂量,给慢性病患者梳理注意事项。智慧药房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药学服务的本质回归,曾经冰冷的“药罐子”,如今成了传递专业关怀的“暖心站”。
变化的背后,是唐山新兴产业的硬核支撑。在唐山高新区,233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占据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规模的半壁江山,研发智慧药房的唐山晟群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其中。
晟群科技从“零起步”,用多年研发让机器人“调配药师”从图纸走向现实。他们的智慧药房搭载前沿的具身机器人技术,不仅实现全药品调配、全冷藏管理,更将“一码溯源”嵌入每一个操作环节。“我们的调配速度在行业内登顶。”公司研发总监李成群自豪地表示。这惊人的速度得益于人工智能、数据驱动、人机物融合技术的综合应用。智能机器人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优化路径规划,使取药路径最短化,动作精准化。此外,智慧药房系统还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预测药品需求,优化库存管理。既避免了药品积压过期,又能保证常用药品的充足供应,实现了处方调配自动化、药品管理数字化、患者管理智能化、药房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升级。如今,这些“智慧仓”已走进上海、黑龙江等30余家医疗机构,让高效与安全的药品服务跨越地域。
当地“政策+产业”的双重托举同样不可或缺。唐山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无人智慧药房发展,从场地支持到创新补贴,为企业松绑,为技术落地铺路;共享制造工厂里,单节滑轨零件的加工费从4000元降至1000元;“创制券” 直接抵扣成本……这些,支撑中小企业的创新之路走得更稳,让“15 秒调配”从实验室走向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