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讯息
   

随着传统“冷年”概念在空调企业运营中日渐淡化

2025-08-11

随着传统“冷年”概念在空调企业运营中日渐淡化,自然财年已成为行业数据统计的主流基准。2025年行至中途,多家行业机构陆续发布的半年报数据勾勒出空调市场轮廓:在“国补”政策的有力加持下,上半年空调内销走势强劲。出货端,中国家用空调内销出货总量6654.5万台,同比增长9.0%(产业在线数据);零售端,国内空调市场销量、销额规模分别为3845万台、1263亿元,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奥维云网数据)。

那么,空调企业层面的真实体感是否同样如此?近期中国家电网走访空调市场,触摸到这样一番景象。

 数据亮眼,企业体感冷暖不均

“我们预计到7月底就能完成全年目标量”,海尔空调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记者透露。美的空调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上半年美的空调收入增长“远超预期”。不只是美的、海尔,走访过程中,多家空调企业均向记者谈到,国补有效拉动了上半年公司内销收入的增长,尤其线上增幅明显,如某腰部空调企业提到,受益于京东大单机的热销以及该型号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的销量增长,上半年公司内销收入增长约10%。

然而,亮眼收入数据之下,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却呈现“苦乐不均”的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基于供应链效率优势,以及实施提效降本措施、多品牌运作策略,尽管利润率有所下滑,但收入规模的显著增长,带来利润总额仍实现可观提升。而中小腰部企业则更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困境。上文内销增长10%的腰部企业就坦言,从盈利角度来讲,他们“整体还是亏损的”;另一家中小空调企业也谈到,其公司内外销收入都有所增长,但盈利上只有外销有盈利,可外销的盈利甚至没法弥补内销的亏损,最终导致上半年整体利润出现下滑。

何以“增收难增利”?这就要说到今年频频刷新历史冰点的“价格内卷”。

  价格战席卷,盈亏线挣扎成常态

这场价格鏖战从年初燃至“618”年中大促,各大品牌轮番上阵。年初,某腰部品牌率先将平台合作机型价格下拉至1499元,热销月余,大幅拉低了市场主力机型的价格基准。随后,海尔、美的两家头部品牌先后跟进调价,将子品牌统帅、华凌的价格分别调整至1299-1399元、1500-1600元。“头部企业下场,为了生存,后面的企业只能是跟随”,某中小空调企业称。于是,一场席卷全行业的价格战全面爆发。至“618”期间,叠加国补、平台补贴、旧机回收折价(约200-300元)以及企业自身让利,部分主流品牌的1.5匹一级能效变频空调价格甚至击穿千元大关。

过了618,自6月末开始,罕见的高温天气持续席卷全国,多地气温突破40℃,向来以凉爽著称的东北迎来历史性高温,连最北端的漠河也出现超35℃的罕见高温。及至目前,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部等局地仍频现超高温天气,持续月余的酷暑极大刺激了空调的即期消费需求。多家空调企业表示近期空调安装卡数量爆发式增长。但“神奇”的是,即使高温“炙烤”,深陷内卷的空调市场也未能恢复原有的价格体系。“我们涨了100元,小米涨了100元,格力没涨价,其他品牌也没涨”,某头部空调企业向记者透露。

这场从年初烧到现在的价格内卷,导致空调行业整体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挣扎,不少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加剧。“目前的目标就是‘先活着’”,一家中小企业道出了残酷的现实。

  矛头指向头部?根源在于供需失衡

惨烈的价格泥潭中,行业纷纷将矛头指向头部品牌。但从本次中国家电网多方走访结果来看,此轮价格战的成因,实则是产能过剩下行业进行自我调节、重新洗牌的必然走向,核心因素在于严重的供需失衡。

“据我们估算,中国所有空调企业开足马力干一年,够全球市场消化三年。产能严重过剩下,还有企业在新建基地,进一步加剧了产能冗余。产能过剩必然引发市场竞争,即便头部企业不主动‘卷’,中小品牌也会通过低价抢占份额”,一位受访的空调企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记者谈到。

最新文章

移动空调值得入手吗?

推荐

 

阅读夏天一到,30℃+的高温就成了生活“拦路虎”:厨房做饭像蒸桑拿,出租房有的装不了固定空调,阳光房闷热得坐不住… […]

海尔爱心冷柜为户外工作者免费送清凉

推荐

 

阅读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户外工作者顶着烈日坚守岗位,面临严峻“烤”验,如何保障户外工作者防暑降温成为社会关注 […]

7年来首次大变!iPhone 17 Pro横向相机岛隐藏这两招

推荐

 

阅读8月12日消息,苹果即将发布新一代iPhone 17系列,其中iPhone 17 Pro系列将采用全新的“横向 […]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推荐

 

阅读人形机器人能进厂打螺丝、进家做家务了吗?真正“让机器人干活”,还需要多久?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走进正 […]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推荐

 

阅读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可在优化研发设计、提升生产效率、完善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利好汽车业,具体如下: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