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牙齿和眼睛都是彩色的Labubu就是大家都想拆到的隐藏款‘真我’,这个系列一共有七款。”谈到第三代Labubu,今年22岁的李想(化名)对每个角色的名字和性格都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Labubu的设定是有着九颗牙齿,生活在森林里的可爱精灵。虽然外表调皮邪恶,但内心却是极具反差的善良乐观,面对任何不好的环境,也都会露出微笑。“Labubu透露的‘接纳不完美’价值观正是最吸引我的点。”李想说。
年轻人把情感投射进掌心大小的玩偶,他人看到的是消费。但Labubu从冲破了传统可爱范式的独特形象个性化标签,到消费者拆盲盒时的多巴胺狂欢,再到集齐全套或拆到稀有款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心理满足,每一步都精准触及了当代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索求。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非常规设计反复刺激会重构为“独特魅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丑拒”到“沉迷”。
情绪消费已是刚需。而在营销推广方面,名人效应是引爆Labubu抢购潮的导火索。多位拥有国际影响力的流量红人相继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Labubu,成为Labubu的“免费代言人”,迅速引发全球粉丝跟风,扩大了品牌声量。Labubu也从单纯的玩具向高端时尚配饰和文化社交载体转变。